澎湖海邊有一種學名是「石磺」的生物,當地民眾俗稱牠是「貓仔崎」,一年中只有這個季節才會出現在潮間帶,儘管處理過程有點費工夫,但因為吃起來又Q又脆,從早年開始就是澎湖在地人加菜的私房菜。
這種長得有像鮑魚,看不太出來哪邊是頭哪邊是尾的生物,叫石磺,澎湖當地人叫牠「貓仔崎」
從潮間帶抓回來後,得先加醋,一次又一次沖洗掉牠身上的黏液,接著還得清理內臟,儘管已經相當熟練了,但體積不大的石磺,得一顆顆清理,還是費時費工。
這種石磺,屬於蛞蝓的一種,有肺也有鰓,春天會出現在澎湖的潮間帶,由於處理比較麻煩,即使在澎湖傳統市場也很難看得到.清理乾淨的石磺,下鍋炒前,還得先加水蒸熟,倒掉上頭的白色泡沫後,就等著和已經炒熟的沙茶和辛香料來個大合體。
經過料理的石磺,光聽別人吃的聲音,就可以完全感受牠的Q彈鮮脆.和不少魚貝類一樣,石磺近年來數量也有減少趨勢,漁民捕捉到的,除了帶回家加菜外,就是賣給餐廳,不過因為屬於季節性食材,往往得指名還不一定吃得到,這也成了澎湖觀光中的另類搶手貨。